登录 注册
登录

云南曲靖:深山里的“大产业”

生活
0 121801

电头条新闻云南曲靖4月27日讯(通讯员 杜明彦 詹传)“这么大的产业和这样好的日子,年轻时候想都不敢想!”4月13日,在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大庄乡山后村,余建宝说到。

余建宝是土生土长的山后村人,67岁的他,养着11头牛,种了15亩土地。“要是没有扎草机、粉碎机、粉糠机等这些机器设备,这么大年纪的人,养1头牛都困难。”老人说,这么大的家业,仅靠他和61岁的老伴操持。“孩子们各有各的事。”

余建宝的大儿子余红云和父亲一样,在村里养牛。但规模大得多,去年年底时养了102头。春节过后,出栏40多头,现在还养着50多头。

“现在这个时代,在家创业远比在外面做生意来钱多。”1980年出生的余红云,赶上改革开放的浪潮,看到村里一个个外出务工创业的人挣到钱后,初中毕业后毅然离开了家乡。2019年,颇有积蓄的他回到村里,投资146万建起养牛场、买来牛仔。结果第一年就吃到“甜头”,创收50多万。现在,在外打拼了多年的他决定:再也不离开家乡。

“一个地方要发展,一是离不开路,二是离不开电力。”余红云说,山后村距离乡上只有数公里之遥,交通历来便捷。特别是现在,三清高速公路就在离村不远的地方通过,交通更是不成问题。而电力,早些年间却是制约村里发展的短板。

近年来,南方电网云南曲靖马龙供电局把推进农网建设作为工作重点,不断加大农村电网投资力度。据统计,“十三五”以来,仅大庄乡的电网投资就达1062万元,新增变压器19台,10千伏线路6800米,电网的供电能力和电压合格率得到大幅提升。

“有了强劲的电力,各种电气机器才能有效使用,也才能够大规模养牛。”余红云说,他的养殖场每天仅草料就要1.5吨,利用扎草机,半小时不到就能加工出当天所需的草料。此外,包谷面、糠等所需食料,也都依靠机器加工。而最重要的,是青贮饲料的加工。

每年8月至9月中旬,余红云的养殖场都要花一个半月的时间,把从地里收割来的青玉米杆用扎草机粉碎出来,做成青贮饲料,90天里要加工300多吨。

“对于养殖场而言,供电可靠性很重要,即便只停一天电,都会导致大量牲畜没有料喂。”余红云说,供电部门的工作历来很到位,不仅定期不定期巡检村里的线路,及时消除线路隐患,还隔三差五地到养殖场了解用电需求,及时帮助解决用电问题。在他的印象中,从2019年开始养牛至今,村里从来没有停过电。

电力工人深入养牛场了解用电需求

电力工人深入养牛场了解用电需求。

电力工人检查养牛场用电设备

电力工人检查养牛场用电设备。

责任编辑:周忠群


发表评论

0 个回复

电头条新闻

电头条新闻

71640 2019-03-16 加入 中国

(这个人懒得留下签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