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蒙之巅的振兴路
电头条新闻云南曲靖6月28日讯(通讯员 杜明彦)曲靖市会泽县大海乡位于乌蒙山的顶峰段,境内最高海拔4017米,地形地貌复杂。一直以来,当地农民依靠种植马铃薯、燕麦等高海拔农作物为主,经济发展落后。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,政府积极引导村民通过养殖等方式致富,供电部门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的需要,扎实加强电网建设,提高供电能力。村民纷纷买来扎草机、粉糠机、钢磨等机械设备,大力发展养殖业,有效推进地方经济发展。
吕朝东是绿荫塘村村民,53岁的他,家中建盖了2层总面积180多平方米的楼房,买了一辆16万多的轿车,每天上山牧羊时,背篼里装有鸡蛋、糕点、饮料。
“前些年,这样的生活想都不敢想。”吕朝东介绍说,绿荫塘村海拔3000多米,早些年间,全村200多户人家,普遍贫困。一些人家连买洗衣粉、盐巴的钱都没有,每年春耕播种时,化肥都是赊来的,村里不少孩子因贫困而辍学。吕朝东父亲去世时,家中拿不出钱来,全靠借账办完丧事。因家贫,大儿子长高而不能穿的衣服,舍不得丢,留着给小儿子穿,大人更是4、5年才会买一次新衣服。一年时间里,有7、8个月以马铃薯和玉米面为主食,只有家里来客才会吃米饭和肉。
现在,吕朝东家中共养了76只羊、4头牛,一年下来,仅牲畜养殖就能增收十几万。
“如此大的养殖规模,全靠电动机器。”吕朝东说,喂养牲畜所需的大量草料,依靠扎草机加工,每天耗时不到二十分钟。“粉糠机、扎草机的利用,让之前牛不愿吃的秸秆都变成饲料,不仅节省草料,还有利于牲畜快速长膘。”
在大海乡,像吕朝东这样的村民不胜枚举。凹黑村村民余明华今年44岁,因家庭贫困,没有上过学。刚满16岁就跟着村里的青年外出打工,因没有文化,务工经常四面碰壁,只能找到一些重体力活计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,余明华看到了政策带来的福利,索性居家创业。刚养殖的第一年,他就挣到了近5万的收入。当下,他的养殖规模已经发展到10多头牛,一年下来,仅养牛就有10多万的收入,同时还种着30多亩土地。
“如果没有充足的电力,养这么多牲口想都不敢想。”余明华说,早些年间,全村70多户人家,仅有一个磨坊,几个月粉一次糠还需要排队。当时,全村只有3台变压器,现在,村里的变压器增加到了9台,几乎每家每户在家里就能粉糠、扎草。
乌蒙大山深处,一度是贫困的地方。杜明彦 摄
扎草机的使用,为村民节约了大量劳力。杜明彦 摄
责任编辑:周忠群